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

近年來南韓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十分耀眼,在亞洲,甚至全世界,出盡了風頭,他們推出潘基文當聯合國祕書長,承包興建杜拜哈里發塔,並輸出核能發電技術。許多臺灣人對這些情形憂心不已,但還是有些不以為然,不是翹起鼻子哼一聲,說孔子怎麼也變成韓國人,或是揚起聲調說「端午節居然也變成韓國人的節日了!」,相對的,臺灣的年輕人倒沒有那麼吃味,電視節目、大賣場到處傳唱Nobody,三星、樂金手機、液晶電視一點都不輸諾基亞或索尼的產品。年輕人對韓國的娛樂業、消費性電子產品瞭若指掌,但是南韓的歷史、文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,對韓國的印象,大概是從國、高中課本得知,或從媒體看到的,只是臺灣的國、高中課本,還是以中原漢文化本位的角度出發,所以甚至還有人認為朝鮮半島是中國失去的領土呢。

朝鮮半島地理

地理名詞、區分,受到國力興衰的影響,大部分沒有絕對的標準,目前南、北韓所領有的陸地,統稱為朝鮮半島或是韓半島,外形類似一隻站立的兔子,或是一個「豸」字,與中國、俄羅斯以鴨綠江、圖們江及白頭山為界,東、南、西三側均鄰海,其中西側所鄰海域,中國稱為黃海,韓國則稱為「西海(朝鮮西海)」,東側所鄰海域,一般稱為日本海,韓方則稱為東海(韓國東海),南方所鄰海域則稱為南海,與目前國際通稱之「東海(東中國海)」或濟州海峽不同,不過或許因為近年日本欲振乏力,頗現老態,而南韓經濟力量大增,頗有後來居上之勢,所以韓方要求將日本海改名的態度強硬,但卻很少聽到韓方要求國際將「東(中國)海」改名為南海,或將「黃海」改名為西海的呼聲,則或許與南韓尚無力挑戰中國,並有心競逐中國內需市場有關,只是以相對方位作為地理名詞,是很久以前本位主義強烈時候的事,而且很容易令人混淆,再者中國臨黃海、日本臨日本海,甚至俄羅斯臨日本海的海岸線都遠比韓國長,所以儘管韓國要求改名,但並沒有受到太多注意,因此我的部落格中,地理名詞仍以國際通用之名詞為原則。

朝鮮半島面積約222615平方公里,其中北韓面積為122552平方公里,南韓為99853平方公里(是臺灣的2.77倍),依2008年的資料,北韓人口約2400萬人,南韓2010年的估計,人口約5006萬人(是臺灣的2.18倍),合計約7400萬人。
朝鮮半島的四個極點,極東點是位於日本海中,與日本有爭議的獨島〔Dokdo,目前由南韓掌握,行政轄區屬於江陵道鬱陵郡,日本稱為竹島,行政轄區劃歸島根縣隱岐郡的隱岐諸島,英文稱獨(竹)島為Liancourt Rocks,這島是由東、西(韓方稱呼)或男、女(日方稱呼)兩島組成〕。極南點是東中國海中的離於島(中國稱為蘇岩礁,英文為Socotra Rock),但中國認為此島高潮時低於海平面,不承認屬於島嶼。最近中國將此島劃入東海航空識別區內,韓方提出抗議而為人所知,另外亦有人認為南韓的最南端是濟州島西南方的馬羅島,馬羅島面積約0.3公里,且有居民長住,比較符合陸地的定義。朝鮮半島的極西點是北韓、中國間的黃海中線,極北點則是圖們江的轉折處,北韓稱為Kouk Tong。

在朝鮮半島的山岳部分,中、韓邊界的長白山脈,是東南、西北走向長逾千公里的山脈,最高峰是2744公尺的長白山(韓方稱白頭山,Paek-tu-san),長白山山頂是一個休眠的火山口,火山口周長14.4公里,最高點是白頭山,位於北韓境內,稱為將軍峰(中方稱兵使峰),是東北亞大陸的最高點,另有十五個高點,位於中國境內最高點是海拔2691公尺的白雲峰,是中國東北最高峰。火山口底部有水,稱為天池,天池水面高2194公尺,面積為9.28平方公里,水深平均204公尺,最深373公尺,水量為195,500萬立方公尺,是中、韓最深的湖泊,也是朝鮮半島最大的天然湖泊,湖水向北流出,稱為乘槎河(通天河),先形成落差68公尺的長白瀑布,再流出為中國松花江的源流之一。白頭山南、北坡的水向西南流而成鴨綠江,向東北流而成圖們江。
鴨綠江(Yalu River,韓稱Amnok-gang)發源於長白山主峰南麓海拔2300公尺處的天池,然後流向西南,在中國、北韓交界附近注入黃海北部的西韓灣Seo-han-man)。鴨綠江入海口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最北端。鴨綠江全長790公里,流域面積61900平方公里,是韓半島最長河川,北韓在出海口附近設立新義州特別行政區,做為與中國貿易的窗口;圖們江(Tumen River),韓方稱豆滿江,發源於長白山東南側,向東北方再轉東南方流淌,最後注入日本海,入海前的17公里是北韓與俄羅斯的國界,北韓在此設立經濟特區,稱為羅先特級市,以便與中國、俄羅斯貿易,中國則與俄羅斯訂約,中方船隻可經由河道通往日本海。豆滿江的流路,正是兔耳部分,全長521公里,流域面積41200平方公里,是韓半島第三長河。
朝鮮半島西側、南側海岸線曲折,分佈許多島嶼,東方的海峽岸平直陡峭,缺乏海灣,領土僅有一稍大的鬱陵島與獨島(或竹島)。東南方以朝鮮海峽與日本的對馬島相望,南方以濟州海峽通往濟州,濟州是韓半島最大島,也是韓國最南端。韓國這隻兔子頸部兩側,是東韓灣與西韓灣,前肢部分是北韓的黃海南道與大東灣(Dae-dong-man),腹部是南韓京畿道、中清南道包圍的京畿灣與泰安半島(Taean Peninsula),後肢是南韓全羅南道的珍島,略呈弧形的東海岸是背脊,釜山則位於臀部。
朝鮮半島的山脈,極似漢文的「豸」字,所有山脈都源起於長白山脈,長白山脈的分支,其中一支向東方延伸至圖們江畔,稱為咸鏡山脈(Ham-gyeong-san-maek),最高峰是海拔2541公尺的冠帽峰(Gwan-mo-bong),為朝鮮半島第二高峰。另一支脈是西北、東南走向的摩天嶺山脈,又稱赴戰嶺山脈,最高峰是高2309公尺的頭流山(在朝鮮半島稱為頭流山的山有好幾座)。最後一支則是基盤廣闊的的蓋馬高原〔Gae-ma-go-won,最高峰北水白山(Buk-su-baek-san)海拔2522公尺〕,這裡是朝鮮半島地勢最高的地方,高原上有多處高逾二千公尺之山峰。
蓋馬高原以南,再分出主脊狼林山脈(Nang-nim-san-maek)。狼林山脈最高峰不是狼林山(海拔2014公尺),而是高2262公尺的卧碣峰。狼林山脈山脊續沿日本海側南伸,陷落成咸興平原(Ham-heung Plain)後,再拔高為太白山脈(Tae-baek-san-maek),以迄釜山的釜山港而止。狼林山脈、太白山脈因主脊偏東,所以其餘十餘條支稜均自東北往西南方向延伸,形成梳子狀的山脊,自北而南依次為江南山脈(Gang-nam-san-maek)、恩津山脈(Eon-jin-san-maek)、廣州山脈(Gwang-ju-san-maek)、車嶺山脈(Char-yeong-san-maek),以及比主稜還高大的小白山脈(So-baek-san-maek)等。
江南山脈是從狼林山脈的猛扶山(海拔2214公尺)向西南分出,緊鄰鴨綠江而行,一直延伸到出海口的新義州。與江南山脈平行但稍偏南的狄榆嶺山脈,則是自狼林山脈主峰臥碣峰分出。在狄榆嶺山脈南方的則是妙香山脈(Myo-hyang-san-maek)。妙香山脈以香木林得名,綿延達210公里,最高峰是海拔1909公尺的毘盧峰,妙香山是北韓名山之一。
位於北韓首都平壤東方的是恩津山脈(Eon-jin-san-maek),又稱言真山脈,也是自狼林山脈分出的支脈。再往南依次還有滅惡山脈與馬息嶺山脈。
太白山脈向西南分出最北端的支脈是位於首爾東方的廣州山脈(Gwang-ju-san-maek)。廣州山脈起於北韓江原道的鐵嶺,經春川市而抵達京畿道的廣州市,全長約200公里,主要山峰有明智山(高1267公尺)、國望峰(高1168公尺)、龍門山(高1157公尺)等,支稜繞經首爾北部,形成首爾的北方屏障,廣州山脈也是北漢江與南漢江的分水嶺。位於廣州山脈南方的是車嶺山脈(Char-yeong-san-
maek),車嶺山脈由太白山脈的五台山西伸至群山灣旁的車道嶺山,全長290公里,主要有雉岳山、白雲山(高1087公尺)、瑞雲山(579公尺)、廣德山(699公尺)雞龍山、七甲山等山。
小白山脈(So-baek-san-maek)是太白山脈最大的支脈,小白山脈起於太白山脈的太白山,沿着江原道、忠清北道、全羅道與慶尚道的道界延伸至南海岸,全長達400公里,有小白山、俗離山、德裕山、伽倻山、智異山等名山,山峰高度更甚於太白山脈主脊,而有白頭大幹(Baek-du-dae-gan)之稱。
南韓部分還有一些較小的山脈,又以蘆嶺山脈為首。蘆嶺山脈自小白山脈的俗離山起,向西南方向延伸,經忠清北道、全羅北道至全羅南道的務安半島,全長約200公里,主要有大芚山(878公尺)、雲長山(1126公尺)等山。
南、北韓的主要高峰都位於這些山脈中,北韓著名高山有位於太白山脈主稜上的金剛山(Kŭm-gang-san,海拔1638公尺)、南韓則有雪岳山(Seo-rak-san)、智異山(Ji-ri-san)等,唯獨南韓最高峰漢拏山(Hal-la-san)位於濟州島中央偏西,是一座獨立火山,與其他高山沒有關係。

朝鮮半島境內的河川於上述山脈間奔流,第二長河是位於太白山脈、小白山脈間的洛東江(Nak-dong-gang)。洛東江發源於南韓江原道太白市的咸白山Ham-baek-san,海拔1573公尺),經大邱盆地、釜山市注入朝鮮海峽的釜山港,全長525公里,流域面積為23817平方公里;第四長河為流經首爾的漢江(Han-gang),漢江有南北兩源,北漢江發源於金剛山,南漢江發源於小白山,二江於南韓京畿道的南楊州市合流,注入黃海的江華灣(Gang-hwa-wan),全長約515公里,流域面積達26018平方公里,在下游尚納入長達254公里的臨津江(Im-jin-gang)。臨津江主要流經北韓境內,下游始在南韓境內,故大部分位於停戰區,開發較少。其餘河川則多短小湍急。

朝鮮半島屬老年期地形,惟緯度偏高,又直接迎向蒙古高壓,故冬季降雪量大,是進行雪地訓練的好地方,在夏季,則因山脈高度較低,所以沒有終年積雪地區;日本緯度與南韓相近,惟山脈高聳,故仍有終年未化之雪,因此攀登南韓與日本的山有頗多差異,朝鮮半島歷史悠久,山區道路密如蛛網,佛寺遍及山中,交通便捷;於夏季時,南韓的山幾乎均可一日來回,所以山屋簡單而少。日本的山則因山高谷深而多不易於一日來回,所以到日本爬山,投宿山小屋乃不可避免,山小屋的設計與供應的食物均屬上乘。臺灣地形起伏更甚日本,坡度之大更可謂全球第一,又因位於亞熱帶,蓁芒叢生,降雨量大,颱風不時造訪,難度遠甚於夏日之日、韓高山。
    在非積雪期到南韓登山健行,是非常輕鬆的活動,對一向追求「輝煌戰功」、刻苦自勵的臺灣登山者而言,可能提不起什麼興趣,不過登山向來都不只是一件只埋頭攻頂的活動,在下機、下船後前往登山口的途中,在健行之餘,不妨仔細觀察並思考高麗民族何以以戰亂廢墟,一躍而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原因。

到北韓爬山?小心為妙!

北韓是個神秘莫測的國家,臺灣曾有少數旅行團造訪北韓,金剛山自然是必遊景點,但沒有安排登山的行程,而且即使進了北韓,一不小心還可能惹禍上身。2008711,一位53歲的南韓女遊客朴旺子,在區內旅遊時被一名北韓哨兵射殺,據稱是朴女誤入相距不遠的北韓軍事區。2009317日,兩名美國籍女性記者在中國與北韓邊境的圖們江附近採訪時,因不聽從北韓當局制止、繼續攝影,而遭到扣留,直到84日才獲釋。

    這樣看來,大概沒有什麼人會想去北韓爬山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